【2018年7月13日/互聯網+大事件】衛健委:在線藥方經藥師審核后 可委托第三方機構配送 ;AI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藥神”的? ;AI應用到醫療中 可幫助供應商大幅降低成本;AI系統能夠識別大腦“指紋”,有望帶來神經疾病新藥物......
關鍵詞:在線藥方
國家衛健委在其官網公布了《關于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是第一個國家級“互聯網+醫療健康”落地細則。值得關注的是,在業界矚目的“處方外流”政策上,《通知》明確定調,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推進“智慧藥房”建設,實現處方系統與藥房配藥系統無縫對接,方便群眾及時取藥。線上處方經藥師審核后,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
關鍵詞:AI
價格高昂的正版藥,讓患者們退無可退。不容否認,一種新藥,尤其是“特效藥“的研發,需要過億的研發成本和研發周期,其能夠面市,已經是諸多患者的“福音”。然而,面對高昂的售價,如何給“特效藥”及疾病治療“降降溫”,AI也許能夠一步步成為你的“藥神”。
關鍵詞:預測分析設備
美國市場調研公司ABI研究近日的一份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可幫助整個行業的供應商大幅降低成本。該報告指出,2017年末利用數據訓練AI模型進行預測分析的患者監測設備數量為5.3萬,到2021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01萬,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176%。其中包含AI在家庭預防醫療解決方案領域的應用。
關鍵詞:干預指紋
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名為個性化治療干預指紋的技術,利用計算腦建模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了331名阿茲海默病患者和由健康人群組成的對照組的神經學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正電子放射斷層造影術(PET)和核磁共振圖像(MRI)的多種不同模式。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研究人員根據特異性干預措施的效果,將患者分成不同的pTIF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