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國家衛健委正式發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目錄將于11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實施。
▍新版基藥目錄,大擴容
據悉,2018版基藥目錄共調入藥品187種,調出22種(其中有17個為化藥),目錄總品種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
參考前兩版的307基藥目錄、520基藥目錄,因此,本輪調整的目錄業界稱之為685基藥目錄。
新增品種包括了腫瘤用藥12種、臨床急需兒童用藥22種等。目錄將進一步規范劑型、規格,685種藥品涉及劑型1110余個、規格1810余個,這對于指導基本藥物生產流通、招標采購、合理用藥、支付報銷、全程監管等將具有重要意義。
在新增的品種中,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片是全球首個也是國內唯一一個全口服、泛基因型、單一片劑的丙肝治療新藥,理論上可以使國內約80%的丙肝病毒感染者達到治愈的效果,在我國臨床治療的需求非常高。
此外,包括吉非替尼、伊馬替尼、??颂婺?、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培美曲塞、卡培他濱等,也成為此次的新增抗腫瘤藥品種。
這輪基藥目錄的調整我們等了足足六年??鼓[瘤用藥的數量,在2009版基藥目錄為零,2012版基藥目錄調整至26種,此次2018版基藥目錄調整又增加了12種,調整力度顯而易見。
據健康報報道,北京醫院藥劑科主任胡欣表示,新版目錄發布后,基本藥物的用藥水平和層次得到了明顯提升,“以往將基本藥物視為基層藥物甚至廉價藥物的觀點再也站不住腳了”。
▍22品種被調出目錄
此外,調出基藥目錄的品種達到22種。出局原因是什么呢?
在此前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在目錄的遴選方面更加注重突出藥品的臨床價值,堅持動態調整和調入、調出并重,擬納入基本藥物目錄的可以是新審批上市,價格較高,但效果較好的藥品。”
10月25日,國家衛健委還發布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解讀》,對于基藥目錄調入和調出的標準這個問題,給出了明確解釋。
藥品調入的標準:
一是結合疾病譜順位、發病率、疾病負擔等,滿足常見病、慢性病以及負擔重、危害大疾病和危急重癥、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藥需求,從已在我國境內上市的藥品中,遴選出適當數量基本藥物。
二是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支持醫藥行業發展創新,向中藥(含民族藥)、國產創新藥傾斜。
藥品調出的標準:一是藥品標準被取代的;二是國家藥監部門撤銷其藥品批準證明文件的;三是發生不良反應,經評估不宜再作為國家基本藥物使用的;四是根據藥物經濟學評價,可被風險效益比或者成本效益比更優的品種所替代的;五是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認為應當調出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