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7”城市探路半年“帶量采購”將在全國推開 濟南啥時用上團購藥
這是在乙肝群友里引起極大關注的一條留言:請朋友托人從浙江帶回半年的恩替卡韋,今天聽新聞說降價94%,這心情……
在眾多回復中,有名濟南市民說:剛買了3個月的藥,還是220塊錢一盒,7粒裝的。
乙肝群友所說的這種藥品,目前市場上有原研藥和仿制藥兩種,原研藥每片價格多在32元左右,仿制藥價格每片多在10元左右。那么,群友所說的降價94%是什么意思?濟南市民所稱的7粒裝220元又是何意?
“4+7”城率先帶量采購
去年的年底,由國家醫保局主導的“4+7”帶量采購在上海開標。今年4月,這項藥品集中采購新模式開始落地試點。“4+7”是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以及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7個試點城市。帶量采購是指藥品集中采購進行招投標或談判議價時,要明確采購數量,讓企業以量報價。
據山東省醫養健康協會的專家介紹,帶量采購在很多行業中都有使用,醫藥產品帶量采購是集中采購的一種?!?+7”帶量采購時,在國家制度規范的監督指導下,由集采單位向藥企采購藥品,保證采購數量和使用期限。這種集采實質上就是“以量換價”,類似于網購“拼團”模式,我承諾數量足夠多,你保證價格足夠低。
25種藥降價幅度超一半
醫療機構“以藥養醫”曾被廣泛詬病,買藥難、買藥貴也是普遍的社會現象。“4+7”帶量采購深刻影響了醫院、社會藥房等終端市場,直接可感的作用就是,凡屬帶量采購的藥品,售價與之前相比“低得驚人”。
表現在上述11個城市中,就是同一品規的藥品比其他城市售價大幅度降低。以乙肝群友所說的那種藥品為例,其仿制藥在濟南的售價每片最高10元多,而在“4+7”帶量采購城市中,每片價格最低僅0.62元。
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4+7”城市的醫保局網站顯示,去年首批中標的25種藥品降價幅度平均52%,最高達90%。
在乙肝群友里,一名群友說:“每次要買1.2萬元的恩替卡韋,我和哥哥各6000元。”隨后一名群友說:“我老媽剛配的藥,14粒裝,進醫保自己只拿了1.7元。”顯然,后者所在城市是“4+7”中的一員。而這名群友提到的醫??刭M問題,無疑是這次改革的一項出發點。
據悉,在醫??蓤箐N的范圍里,藥品的報銷份額占據大半,其中多數是輔助藥、仿制藥,大量原研藥、進口藥因價格原因難以進入醫保目錄。帶量采購中標的25種藥品成為醫保首選,同等藥品和療效下少花90%的錢。
對于醫療機構來說,為了盡可能在規定時限里解決庫存,必然優先使用帶量采購藥品,這就倒逼醫療機構改變以藥養醫的思維,也杜絕了大處方的出現。據“4+7”城市醫保局公布的數據,帶量采購對中小醫療機構影響最大,醫生給病人換藥的比例極高。
醫藥行業迎“洗牌”
在濟南緯二路的一家藥店里,店員指著登門拜訪的醫藥代表說:“明年來當我們店長吧……”這句玩笑話道出了帶量采購將對藥企進行大洗牌。
據一家醫藥零售企業的人員介紹,帶量采購中的藥品必須通過國家一致性評價,這注定只有資金雄厚、技術實力強大的藥企才能勝出,缺少資金和研發實力的中小藥企將舉步維艱,靠“舊小老”產品混日子的藥企遲早會退出市場。與此相對應的是,過去占藥企渠道成本至少50%的銷售隊伍,將會大幅度精減。渠道和人工成本降低,企業有了更多研發新藥的動力,這對我國新特藥研制的健康發展無疑是極大利好。
傳統醫藥零售行業依靠批零差價獲取利潤,帶量采購中標的25種藥品對于零售終端來說,利潤率基本為零甚至是負數,怎么辦?據國內一家上市醫藥連鎖企業發布的文章稱,“對于連鎖整體的商品結構影響不大”,但是會受到巨大價差沖擊,雖然部分品牌的后臺有補差,但與中標價差距較大,零售藥企將通過促銷手段處理庫存,部分中標品牌會下架,商品結構會調整。
那么,帶量采購何時到濟南?這個日子應該不遠了!近日,國家醫保局等9部門就“4+ 7”帶量采購再次下發實施意見,宣布將在近半年的試點基礎上,在全國推行帶量采購。25個擴圍采購藥品,與首批中標藥品相比平均降幅達25%。也就是說,“4+7”試點中的那些藥品將再次降價。
據悉,部分藥企目前已與濟南醫藥零售終端對接,就帶量采購的事宜進行商談。相信,濟南人很快將享受到帶量采購所帶來的紅利。(新時報記者昀勍)
●追問
藥品降價后質量會下降嗎?
去年,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結果公示,價格降幅超出預期,醫藥股一片飄綠。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是否會影響企業發展和藥品質量”的質疑和擔憂。
國家醫保局試點辦、聯采辦負責人為此回應了市場質疑,并就帶量采購政策作出解讀。聯采辦負責人表示,中標不影響發展。藥價虛高嚴重是我國醫藥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據權威部門調查資料,在藥品銷售價格中,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合理利潤,僅占了較小的部分。因此,擬預中選藥品價格大幅度下降后,擠掉的主要是銷售費用等“水分”,藥品生產企業“還是能賺錢的”。
同時,降價不降質。本次集中采購以通過一致性評價為入圍標準,中選后藥品監管部門將強化監督檢查和產品抽檢,加強全生命周期質量監管,確保一致性評價不是“一次性”評價,因此群眾不必擔心藥品的質量和療效。